你就在这里,你就在我的心里——怀念罗川真理茂的《纽约·纽约》

拖资源的时候看到了这套日文版的《纽约·纽约》,于是毫不犹豫地下载了下来。
我以为我已经过了会为这样古早的漫画而感动的年纪,我以为因为画风的古老他会永远深深埋藏在我的记忆里再也不会翻阅,但是当我打开文件包,看到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画面时,却无法抑制地哭了出来。
是的,你就在这里,你就在我的心里,你从未走远。
因为有了你,才有了现在这个能够宽容地看待世界、不会随便选择死亡的我。
这样说或许耸人听闻,但是实际上,我的世界是从《纽约·纽约》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他的出现让我那略显昏暗无趣的青春仿佛打开了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看到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世界里哭着笑着,顽强地活着,让我再次重新审视起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似乎不够宽容的世界,也让我重新定位了幸福与宽容的含义。
他不同于那个时期极尽浪漫与凄美的耽美风格,也不像现在这样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与世俗观念,尽管这部书有诸多美化主角的地方,但是我仍然看到了他对许多现实问题的反应,比如斯通曼所背负的沉重的十字架,丹尼尔绝望的单恋,乔伊扭曲的爱情,梅尔为了钱而出卖身体,肯在出柜后父母和朋友的偏见,他两收养的女儿在面对他人疑问时的应对。罗川老师并没有避开这些问题,而是在满含希望的笔触下描绘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是老师一厢情愿所营造的情节,但是我依然认为这些路都是具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的。
在现在这个耽美已经功利化娱乐化的时代,我认为重新审视《纽约·纽约》的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看多了直掰弯的漫画小说,也看了很多世界大同的作品,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真的是适合同志们生存的环境吗?他们是否真的获得了足够多的宽容与理解,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不同生存方式的人们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备呢?
拿斯通曼来说,他因为在GAY吧看到了肯而与肯有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但是在同性恋依然会遭受歧视的纽约,他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只能以结婚作为掩饰,在貌似正常的生活之下到GAY吧里买醉,他直言不讳对肯的羡慕与嫉妒“你身边围绕的都是帅哥和美少年,反观我的同伴根本无法与你相比”——越是无法持久,越是注重外表,越是堕落而滥交,这是同志圈公开的秘密,如果这个世界能给他们一条光明的路,我想谁都愿意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而不会过分注重对方的外貌或者性技巧。缺乏未来导致了沟通的不必要,沟通的缺失又让他们趋于及时行乐自甘放纵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放纵无疑只能伤害彼此和身边的人。
斯通曼染上艾滋病之后,肯去看望他,斯通曼对他说“我们到死都要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斯通曼说的沉重的十字架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是现在我想我明白了。他无法与喜欢的人在一起,以欺骗一个女人为代价组建了看似美满的家庭,但是实际上他的行为是在伤害这个一无所知的女人,他无法给她所期望的爱情,于是只能尽可能多地去疼爱他们的女儿以求得心灵的救赎,因为他迫不得已的欺骗,至少同时伤害了三个人,并且彻底地背叛了爱情——那个沉重的十字架就是他的罪恶感,是他不得不去承担的罪孽,永远都在拷问着他的心灵。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现实,与故事里的纽约相比到底开放宽容了多少,我们比起围绕在肯与梅尔周围的那些人觉悟又提高了多少,当我们遇到漫画中的情况,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
他人的爱情永远不是可以拿来娱乐的话题,无论他爱上的是异性还是同性,喜欢的心情是同样的,并不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是否做好了这样的觉悟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呢?

我们大都是像肯的妈妈一样,面对那个陌生的世界感到恐惧与不解,他在听到儿子要带回来一个男性情人时,不安地跑去求助于闺蜜,甚至不知该如何与梅尔相处。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更加胆小或者没有爱心,只是事情超过了我们理解的范围所采取的应激行为,开明如肯的父亲,如果没有年轻时执教的那段经历,或者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包容而理性的家长。当他的学生向他倾诉自己对同性感到性冲动的烦恼时,年轻的父亲因为没有任何经验,于是对那个学生说“没关系的,青春期总会有一些不明所以的感情,这种病一定很快就会好了”——当时的他认为这样说并无不合理之处,但是很多年后,他逐渐明白了那个学生在听到他的回答后,眼中所浮现出的绝望神色究竟代表了什么:他的性取向第一次被人否定,一个自己尊敬的人否定了他的存在价值,将他的爱情解释为“生病”,这一定让他觉得非常绝望,让他对自身产生了羞耻,对这个世界产生深深的恐惧与不安。就是这样一句话,或许就毁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这样影响了他人的一生?我们是否能像多年以后的父亲所反思的那样,对他人的疑惑报以最正面的回答:那并不是什么病,也不可耻,你很正常。我们能否这样去说去做呢?

世界在不断发展,人与人的隔阂却似乎越来越大,我们越来越自我中心,无法平心静气地看待不同的声音与观点,说着热爱耽美却不懂耽美是什么,把二次元当做现实,把现实当做二次元,一遇到与自己不合的现实就立刻抛弃厌恶,这样的我们,究竟有什么资格去评判所谓的“他们的世界”呢?
肯将梅尔带回老家,因为很开心,在和老友的聚会中出柜,并且说带回来的梅尔就是自己的恋人,第二天酒醒后老友根本无法理解,甚至到他家里去指责梅尔——究竟是谁错了?是肯错了,不该出柜吗?可是他并不是在游戏人间,而是真心喜欢着梅尔,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祝福,并且相信老朋友一定不会因此而改变对他的看法,他何错之有?是肯的朋友错了吗?他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认为肯这样做以后肯定要过的非常辛苦,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这样,他的担心也错了吗?不,他们都没有错,那么在这个事件中,究竟是谁让他们三个人都如此悲伤呢?
观念是无形却强有力的网,他规范着我们的行为,限制着我们的思维,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是由无数人去冲击这张网,在无数的鲜血与痛苦之中,终于撞开一条路,于是观念再一次被更新,范围更宽广,能够容纳更多不同思维的人群,给予更多人守护与规范,让更多人获得幸福,现在在撞击这张网的人是谁呢?或许单凭某些人并不足以冲开一条路,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不断更新我们心中的观念,不断地去包容接纳更多的观点与选择,或许这条路会很快找到——观念是人心的组成,当足够多的人拥有更宽广的心胸,观念也会随之变化,这变化或许进展缓慢,或者苦难重重,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放弃,不止为了他们,也为了自己——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或许也会沦为观念所束缚的那群人。

漫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可以给他足够多美好的情节与最完美的结局,比如我们知道肯与梅尔生活在一起,梅尔52岁的时候生病去世,肯在渡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再次看到了来迎接他的梅尔,他还是那样美丽那样温柔。
“我过没有梅尔的日子和有梅尔的日子已经一样长了”——我相信这就是命运,是昏暗人生中无法错过的名为幸福的那束光。

我认为我足够幸运才会在初次接触耽美的时候就看到了这部无法绕过的经典,因为他的现实与宽容,让我能够在这个越来越妖魔化的圈子里始终保持一种冷静的思考与相对理性的宽容,甚至在世界观的形成上都有着非常深重的影响,比起另外一部经典《绝爱》,《纽约·纽约》无疑具有更加深刻的思考与更为乐观的前瞻性。他所要传达的观念,一直活在这里,活在我的心里。就像梅尔那坚强又美好的形象,长久地存在于我的心中,让我对这苦难深重的世界平添了几分乐观。

后记:这个算是随手写的感想,因为是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接触到的东西,所以里面的对白、场景和画面到现在甚至都能背出来,并不因画风的古老而损失他一丝一毫的魅力。我认为,比起《绝爱》,这是更值得一看的作品。很多东西都是尽在不言中,如果看了这部漫画之后,能够引起大家心中的某些共鸣,能够让现实世界里的同志情侣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与更为宽容的生存环境,我想这也一定是罗川老师画这部漫画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回馈。

0 Comments

No Comment.

宝宝
fat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