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享】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中晚唐-宋时期)

【按:期末考试又要到了,虽然咱也没那个烦恼了(←是有更大的烦恼= =,但是考虑到还有万千学子挣扎在期末考试的深渊里,于是把之前总结过的一点古代文学的复习题拿出来分享好了。这个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红皮的4本一套的那个)为底本整理出来的,因为我们学校的考试比较简单,也比较中规中距,所以题目总结的也比较浅显,用的上的同学就拿去看吧……当然,当作文学基础知识来看也是可以的啦~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比较简单,毕竟是考试前要背的资料嘛~上场有时间的话自己扩充就好啦~

若需转载请注明“整理人:连短亭”,谢谢。】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
1. 韦应物是个创作的主导倾向: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2.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3. 钱起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4. 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艺术表现上以谢眺为宗,工于白描。 
5. 大历诗人寂寞冷清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举例:青山、白云、孤舟、夕阳、落叶、寒山)
6. 顾况诗歌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俗中有奇。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
7. 李益以边塞诗独树一帜,壮烈慷慨之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尤擅七绝。
8. 韩孟诗派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性裁夺;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9. 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10. 韩孟诗派以散文化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形成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11. 韩愈诗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用写赋的方法作诗。只要追求目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
12. 孟郊诗风幽僻冷涩,注重造语炼字,追求奇特超常构思。
13. 李贺诗以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为个性特点,重视内心世界挖掘,重视主观化幻想。
14. 刘禹锡的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15.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最为人称道。诗的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
16. 柳宗元诗歌意境:空旷、孤寂。
17.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
18. 张籍、王建并称“张王”。
19. 张籍乐府诗选题不大,挖掘甚深,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缩影。他还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20. (张籍、王建在)扭转大历风调,继承汉魏乐府和杜诗传统,将诗歌创作导向重写实、尚通俗之路(有重要影响)。
21. 白居易诗歌主张:语言质朴通俗,议论需直白显露,写事需绝假纯真,形式需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目的:补察时政。0-
22. 韩柳古文理论:①文以明道(核心);②充分重视“文”的作用;③为文贵在创新;④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情感力量。
23. 韩柳散文体创作的开拓性:①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美学规范;②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24. 晚唐小品三个特点: ①篇幅短小精悍;②多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③感情炽烈,生气贯注。
25. 陈玄祐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作品。
26. 敦煌变文特点:①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②说白与吟唱转换时,每有习用的过阶语做提示;③变文演出,或于与图画。
27. 杜佑所著《通典》我国第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
28. 杜牧诗歌艺术的主要特色:豪迈不羁和情思缠绵相结合,清丽俊爽而又绰约含蓄。
29. 贾岛姚合等的创作态度是“苦吟”。
30. 温庭筠和李商隐并称“温李”。
31. 李商隐政治诗内容:①反映藩镇割据叛乱;②抨击宦官擅权乱政;③揭露统治者荒淫。
32. 温庭筠词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33. 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
34. 晚唐诗歌创作的三种定向:①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②追求细美幽密;③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35.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36.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表现的很突出:①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②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辞藻;③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37. 笔记文是古文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38. 宋代诗歌的整体风格追求:平淡为美。
39. 宋词的总体成就:①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②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③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艺术风格上争奇斗艳。
40. 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的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41.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42. 西昆体衰歇的原因:①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②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43. 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44. 晏殊对词的革新:①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②改变了词的审美情趣,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相互呼应。
45. 范仲淹词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46. 长于表现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
47. 张先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①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②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真实感。
48. 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49.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形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50.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51. 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52. 欧阳修文道并重的两重意义:①把文学看的与道同样重要;②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的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
53. 欧阳修散文特色:①内容充实,形式多样;②言之有物;③感情色彩强烈。
54. 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
55.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56.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57.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58. 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59. 山谷体特点: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有一股兀傲之气。
60. 陈师道与黄庭坚合成“黄陈”。
61. 陈师道诗的长处: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 />62. 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加。
63. 陈与义诗对稍晚的陆游等人有着良好的影响。
64. 曾几诗清新活泼,开杨万里诗先声。
65. 江西诗派诗风演变的外部原因是靖康之变后的家国时局,内部原因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66. 晏几道恋情诗的特色:追忆失落的往日爱情,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67. 秦观词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周邦彦得其丽,李清照得其清。
68. 贺铸词具有独特的感情内涵,在宋代词史上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69. 周邦彦词主要题材是咏物。
70. 周邦彦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调美,律严,字工。
71. 朱敦儒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传统,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72. 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73. 李纲词叙事性和议论性有机结合,直接开启了辛弃疾“以文为诗”的先河。
74.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75. 杨万里的主要诗兴是在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情趣上面。
76. 杨万里诗自成一体,被称作“诚斋体”。诚斋体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77.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78. 张孝祥是辛派词人的先驱者,风格骏发踔厉,自成一家;艺术境界别开生面,在词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
79.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主要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
80. 陈亮“以词为文”,其词的突出特点是: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政治功利性、纵横开阖的议论性。
81. 刘过的《龙州词》第一次展示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士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82. 永嘉四灵: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

二.名词解释
1.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2.新乐府运动:唐元和、贞元年间王建、张籍、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敢于面对生活,自觉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才,写下大量赋咏题材,即用新题与时事的乐府诗。

3.古文运动: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是应着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在文坛上形成一种创作新潮。由于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实践,又有群众基础和巨大影响,,俨然成为一个运动,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相对立,称创作的文体为古文。因此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古文运动。

4.无题诗: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有一部分为无题的诗,后世称之为无题诗。有部分诗直接截取首句两字,而这两字与内容无关联,世称之为无题诗。大部分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

5.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以爱情故事成就最大。主要创作者有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代表作有《柳毅传书》、《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记》。

6.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做《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祖,下列25人。学习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才学为诗。吟唱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

三.简答

1. 白居易新乐府特点:
优点:①一事一题,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②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简单流畅,形式采取“三三七”体,行文自由,音韵错落;③诗中多用对比手法,揭露深刻,夹叙夹议,感情鲜明;④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卖炭翁)。
缺点:①首句标的,多加议论易丧失艺术规律;②为凑篇数而作,缺乏感情;③追求浅显务尽而失之直露无隐。

2.《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①主题的多样性、丰富性。
②以乐景写哀。
③善于掌握节奏。
④人物刻画手法丰富(心理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4.词的特点:
①每首词都有音乐性的调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②押韵的位置词调不尽相同,每词调都有相近的格式。
③一首词大都为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为两片的为最多(片,也叫阙)。
④句式多为长短句。
⑤字声配合严密。

5.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①词富有独创性,使人耳目一新。同样的情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融情于景,写梦)。
②情真。生长于妇人之中,有一颗赤子之心,有真性情,阅世浅,性情深。
③语言生动、鲜明、通俗。多用白描,却能有“平淡见新奇”之意。善于设喻,即多打比方。

6.晏几道词的特点:
①虽然现实意义淡薄,但以深婉见长,情韵见佳,词作的艺术性强。
②表现手法上,能变直为曲,化浅为深。
③语淡情深。

7.柳永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表现在:
①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是大胆而主动地追其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②表现了被遗弃或是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诶他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愁。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③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意愿。柳永的这类词真切的表现了他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
④柳永词还多方面地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8.柳永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
①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②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③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④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9.黄庭坚对青年诗人的典范作用:
①黄庭坚诗歌成就卓越,鲜明地体现了宋代诗坛的美学风范。
②黄庭坚的作诗方式是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便于别人效仿。
③黄庭坚的诗论是循序渐进的,并大张旗鼓地倡导以杜甫为诗家宗祖。
④黄庭坚还为诗人们设计了摆脱窘境的策略,使人们有具体的门径可入。

10.欧阳修在北宋散文发展中的作用:
①大力提倡古文,反对时文,扭转了当时文坛风气。
②在文学革新的理论上,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韩愈的主张。主张文以明道,主张文以致用,主张文道结合。
③欧阳修创立的是平易畅达的文风,对于北宋以及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五.论述
1. 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李商隐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点,根本原因是他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凄艳。李商隐诗歌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原因:①李商隐拥有自己的意象群;②李诗技法纯熟;③情感统一。(详见文学史第二卷P362,第2段)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悲剧性相思为主题,无法抒展、剪断的缭乱情怀是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的共同点。
①相对略去爱情的外在方面。着力刻画爱情的内在心理;
②创造性地运用比兴手法;
③作诗喜用典,语言工丽深细,音律和美婉转。严肃不轻薄,清丽不肤浅。

李商隐与前代诗人的对比:(详见文学史第二卷P362,第3段)
①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齐梁诗歌重声色而乏性情。李商隐的爱情诗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以其深情绵邈把这一题材的诗境推向高峰。
②李商隐与阮籍。阮籍把复杂的心理导向玄思,以虚拟象征之境,隐约暗示诗旨。李商隐主情,心象与物象相融合,构成象喻,表现丰富复杂的情绪与心灵景观,显得更为真切生动。
③李商隐与李贺。李贺写诗开始所走的幽奥隐微的途径,对李商隐有直接先导作用。李贺所写物象往往具有特别的硬度和锋芒,又多用颜色字,瑰丽炫目。李商隐则是虽美艳而又较少给人色彩刺激。脱离了李贺的词诡调激,归于温润纯熟。
④李商隐与杜甫。李商隐优秀诗歌所达到的浑融境界,在艺术上可以和杜甫诗歌的浑成境界遥相呼应。杜甫较李商隐外向,诗境与自然与社会直接沟通,所接的是外部世界。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涯无际,扑朔迷离,也有一种浑沦之状,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李商隐诗歌创作对唐诗的重大推进:(详见文学史第二卷P363,第5段)
① 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② 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③ 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
④ 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2.苏轼
苏轼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
苏词一出现,扭转了百余年来词坛颓风,大力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方法。为宋词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①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他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相等的地位,这就为词风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别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认为词应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斜视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请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③ 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是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的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④ 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自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论述)。
⑤ 苏轼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引入到文学中心的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苏轼的散文创作:
① 肯定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价值,表达作者的创作情趣、人生体验、哲学思考。
② 散文写作方面,重视“以意为主”,作文如行云流水,顺其自然,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在散文创作中提出“无思之思”的观点。
③ 从语言风格上讲,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欧阳修的平易流转,重视捕捉意象,同时重视声音色彩的结合,所以语句新颖,富于表现力,骈散相交,错落有致。

苏轼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思想内容:
①其政治诗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②其讽谕诗托物以讽,针砭时弊;其山水诗和风俗诗,情趣盎然,生动传神;
③其理趣诗别具一格,发人深思;其抒情诗忠实、坦诚。
 (2) 苏诗在艺术上风格独具:想象丰富,奇趣横生,体察入微,形神毕现;以文为诗,议论风发,景、情、事、理熔铸一体;古、近体兼备,尤以古体见长。其《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晴日湖光和雨中山色,用字精当,比喻绝妙。《惠崇春江晚景》能再现惠崇所画江南仲春美景,融入作者的观感和想象,诗中有画,情趣盎然。《游金山寺》抒写由京外放途中游金山寺所见的江山胜景,抒发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归隐之念。笔意奇绝,景象瑰丽。

2. 李清照
李清照词的特点:
① 用白描的手法,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少女形象,写的流丽婉秀,明快活泼。
② 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书写离愁别绪,极其艳丽与温存,细腻表现少妇心理。
③ 国破家亡之痛,不幸遭遇,表达了孤苦心理。

李清照在词史上的作用:
①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② 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的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经历。
③ 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P105,最后一段)
①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成。
② 善于用最平常最的简练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③ 语言清新素雅,适于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3.辛弃疾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继苏轼之后对词境进行了大历的拓展,刘克庄在《后村大全》中称辛词是“横絶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纤秾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 风格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以豪放著称,主要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和对投降派的痛恨,风格悲壮激昂,豪迈奔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b.反映农村风物,农家风情,风格自然清新(《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c.辛弃疾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清丽飘逸,甚至缠绵妩媚的婉约词(《祝英台近?宝钗分》)。
② 创造了雄伟阔大的意境。
③ 辛词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常用比兴寄托手法,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身世之感寄托在香草美人、儿女之情上,把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委婉,摇曳多姿。
④ 辛词的语言极具创造性。他有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继苏轼之后进一步打破了词与诗文的界限,善于熔铸经史、驱谴诗文入词,使事用典,往往随手拈来。

辛弃疾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辛弃疾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束缚,壮志难酬,忧愤深积,于是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辛词深刻反映论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现实,抒发了希望抗金统一的豪情壮志,表达了有志难骋、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尖锐批判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误国。辛弃疾南渡后,有一半时间罢官闲居农村,他的部分作品描写了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擅长于农村题材的大词人。

4.陆游
陆游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主要内容:
① 抒发以身报国的慷慨情怀,表现壮志未酬的悲愤;
② 揭露、批判统治集团投降政策的罪恶和危害;
③ 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予关注同情;
④ 描绘祖国山河的美好。
 (2)在艺术特点上,植根于现实生活,不少诗中渗透着对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的情绪:
① 陆诗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善于抒写自己对现实的感受;
② 以概括性抒情性见长;
③ 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
④兼擅各体,以七律最为出色。其诗歌创作数量达9300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如《书愤》、《关山月》。

0 Comments

No Comment.

宝宝
fatboy